1、英国:1861年,英国在汉口设立领事馆,地址位于今天津路二号 ,有西式二层楼3栋,坐西朝东。英国是最早在汉口强设租界的国家,其领事馆见证了英国在武汉的商贸、政治等多方面的活动。1944年领事馆部分建筑被炸,后进行过维修,现为市政府参事室办公楼。
2、美国:1861年美国领事馆设立,最初全面代理俄国在汉口通商事宜,1902年从汉阳搬到沿江大道的俄租界。1905年,购买俄国茶商巴诺夫位于沿江大道车站路口的地皮修建新馆,由英国人开设的景明洋行设计,汉口广兴隆营造厂修建,建筑为砖混结构,主体三层,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,位于车站路1号。1915年美领馆搬入此楼。该领事馆管辖范围广泛,包括湖北、江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地,1930年又增加了湖南、四川和西康三省 。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,总领事一度被日军抓捕驱逐,抗战胜利后复馆四年,1949年武汉解放后闭馆,现为武汉人才市场。
3、俄国:1861年7月开馆,始设于汉阳,1902年迁至汉口新馆(车站路1号),是一幢带有巴洛克风格三层建筑。1896年,中国海关监督与俄国天津、汉口领事订约开辟汉口俄租界,范围在英、法租界之间 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,沙俄总领事馆关闭;1925年苏联重新开馆,1927年关闭;1933年复馆;1946年再度复馆,1947年关闭;1959年作价售予湖北省电影发行公司。
4、法国:1862年设立领事馆,馆舍位于今洞庭街81号,后法国总领事馆旧址位于汉口洞庭街105号 。原约载明法租界在长江西岸汉口镇英租界以下沿江至通济门(今一元路口),1902年订约展界,使法租界总面积达到373亩。民国六、七年间,法国人又非法侵占黄兴路西段及黄兴路口(磨盘)以北的友益街全部,伸向大智门火车站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日本侵略者接管了法租界,战后被收回。
5、德国:1888年(光绪十四年)开馆,位于汉口一元路2号,在德租界内(一元路至六台路,临江至中山大道),坐西朝东,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维多利亚建筑,四周巷廊,建筑面积3202平方米。德国以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为借口在汉口设租界,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,我国于1917年与德绝交并收回德租界,成立第一特别区,设特区管理局,1925年德国领事馆复开,1945年关闭。
6、日本:1885年12月日本驻汉口领事馆正式开馆,其总领事馆旧址位于山海关路,汉口沿江大道234号。由于中日关系复杂及抗日战争等因素,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多次闭馆、搬迁、复馆,也曾两次被炸毁,一次是1938年武汉沦陷前被中国空军炸毁,一次是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被盟军飞机轰炸受损。日本在1898年强制在汉口设立租界 ,后又向北扩展,日本领事馆管辖湖北、河南、江西等省,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,日本投降,日本驻汉总领事馆正式闭馆
7、意大利:1902年(光绪二十八年)开馆,馆址位于原汉口特一区河街,1945年关闭。意大利在汉口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华利益诉求,其领事在当时的政治、经济等事务中也有参与。
8、 比利时:驻汉口总领事馆旧址位于江岸区蔡锷路21号。1898年,比利时逼迫清廷开辟比利时租界,后经过十年交涉,张之洞筹款赎回土地。比利时在汉口设立领事馆,参与当地的经济、外交等事务。
此外,葡萄牙、丹麦、荷兰、瑞典、挪威、墨西哥、西班牙、奥地利、瑞士、刚果、芬兰、菲律宾这12国在民国时期也在汉口设有领事馆或开展领事馆业务 ,但相较于上述八国,相关资料留存相对较少,它们在武汉的活动也相对没有那么引人注目,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当时武汉的对外交流与事务往来。 这些领事馆的设立,是武汉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,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武汉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。
消息